購買窗簾暗藏的貓膩你知道嗎?
貓膩一:多打褶皺多賣布
孫女士在購買客廳窗簾時,告訴商家那面墻是4米寬,商家建議她按照1:2的比例做窗簾。“商家說客廳窗簾褶皺多了才好看,我當時覺得有道理就照他說的做了,布簾和紗簾各買了8米。”不久后孫女士到親戚家做客,發現親戚家的客廳和自己家一樣大,但窗簾只用了6米布,效果也很好。這樣算下來,為了那些美麗的褶皺,孫女士多花了400多元。
解析貓膩:以要做褶皺為名,叫消費者多買布料,已成了窗簾布藝行業的潛規則。假如你要做2.4米寬的窗簾,老板就會慫恿你買6米的布料。他們會說:“窗簾掛上去褶皺多才好看,2.4米的窗如果不按1∶2做褶皺會非常難看。”在這樣的鼓動下,許多人自然會聽從老板的建議。其實,據業內人士講,2.4米的窗簾最多買4米布就夠了。窗簾褶皺比例并非固定不變,一般來說,窗簾褶皺按照1:1.5制作已經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如果按照1:2的比例購買窗簾,雖然也很美觀,但是必然會增加消費者的支出,甚至出現材料浪費的現象。
貓膩二:輔料價格貴過布料
許多人購買窗簾時,通常先挑選滿意的布料,談好價格后,再交給窗簾店制作。而一些窗簾布藝店為了留住顧客,會把布料報個較低的價格,甚至有時會虧本出售。但是,做窗簾時勢必要用到掛鉤、邊帶等輔料,而人們大多只會注重布料本身的價格,很少會留意這些輔料。商家抓住人們的這一心理,先用較低的布料價格吸引消費者,然后在輔料上賺錢。有的人訂做窗簾時沒問清楚各種輔料及配件的價錢,等到窗簾做好后去取時,才發現自己掉進了商家的價格陷阱。
解析貓膩:拿2米寬的窗來說,以25元/米來計算,4米布料才需100元。但是在制作窗簾時,還要另付5——6元/米的加工費,這筆支出就要20多元。另外,還需要購買掛鉤、垂線、軌道、邊帶等必備輔料。本來在輔料市場只賣4元/米的軌道,在布藝店里賣8元/米,共需16元;市場上只需0.5元/個的掛鉤,布藝店里賣1元/個,共需20元;進價只需3元/米的垂線,一些布藝店賣到8元/米,共需32元;在市場上只花4元/米就可以買到的邊帶,布藝店要賣8元/米,共需32元。整個算下來,僅必備輔料就要花費120多元,這還沒算上許多裝飾性的輔料,如裝飾線、穗子等。由此可見,消費者在輔料上花的錢比布料還多。
貓膩三:布料常被商家克扣
劉女士家的窗簾已經買了一個多月,最近她聽朋友說商家很可能在窗簾的尺寸上動手腳,于是就找尺子量了一下。“真是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對開的窗簾,每邊少了近20厘米,這樣算下來,連輔料帶紗簾,被商家多賺了將近100元。”
解析貓膩:許多人買窗簾時都是先交訂金后取貨,至于老板在加工時到底用了多少布,只有老板自己最清楚,也很少有人會等窗簾做好后去仔細丈量。即使個別認真的消費者丈量后發現布料少了,但由于布料已經加工完成,只要不影響窗簾的整體效果,一般也不會過于較真。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巧用地毯、墊子、窗簾,讓家變暖很簡單
最近,天氣開始轉冷。如何在寒意漸濃之時,讓家變得溫暖起來?設計師認為,溫暖,可以是視覺上的,也可以是觸覺上的,從物件、顏...
結婚高峰季 巧購婚慶床品
金九銀十的結婚高峰季節,在選購新房里的床上用品時,面對琳瑯滿目的品牌和產品,不知道該怎么選擇。為此記者采訪了夢潔家紡的負...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