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漸變”到“突變”的LED照明法則
對于照明設計的基本問題,我逐漸有了屬于自己的設計方法論和認識論。比如張昕老師演講中提到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今年的主題——“基本法則”。2014年威雙總策展人荷蘭建筑師雷姆·庫哈斯提出了“基本法則”(Fundamental)這個主題:“一百年以前,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建筑的區別還極為顯著,而今天,隨著戰爭、政治、環境與社會的變遷,建筑的民族特色正逐漸被現代化浪潮所淹沒。”庫哈斯表示:“所有國家館都將圍繞同一個主題,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敘述這個變遷的過程與其間的細節。”他認為,任何建筑師,無論何地、何時均須使用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如門、窗、天花板等),這些元素恰恰反映了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各個國家建筑的演變。庫哈斯將這些作為展覽的主體,而“拋棄”了那些一直以來自認為在主導建筑形態的建筑師們。
是的,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切的形式變化以及社會審美性過程都是不以“特殊人物”的喜好所轉移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有時候會出現突變,比如中國的“文革”,一瞬間打破了歷史文化的延續性和周期性。20世紀的中國在一夜間從民族式的磚木混合建筑革命性地進化到西方現代主義鋼構混凝土結構,這種突變的速率實在是過于迅疾。張昕說他看到“威雙”上的一段話很有感觸——“建筑溶于時代就像鹽溶于水”,認為建筑和社會的關系是無色無嗅,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但在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歷史局限性的。
既然談到“基本法則”,建筑的基本法則是否就停留在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所談到的“堅固”、“實用”、“美觀”?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三項原則逐漸演變成“經濟”、“便利”和“愉悅”。從不考慮成本到計算附加的經濟價值;從強調功能性到更關注人的主觀使用感受;從絕對的美到相對的美,這是不是“基本法則”在隨著時代而變化?
那好,建筑的“基本法則”在出現變化,而照明的“基本法則”又是什么呢?進一步來說我們中國的照明設計是否經歷過“漸變”到“突變”的過程?張昕提出了“狹義的照明設計”與“廣義的照明設計”兩層概念——“狹義”的照明設計代表著“看見”和“獲得”視覺形象,對應的是照明的基本指標和空間的視覺任務;“廣義”的照明設計涵蓋著核心技術、規范標準、生產工藝、照明學問、視覺、顏色、光生態以及在室內、建筑等一切視覺設計中的藝術化表達。“狹義”代表著人做為視覺動物的基本感知,而“廣義”則形成了心理與生理,主觀與客觀、技術與藝術的多重結合。
張昕說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的是“燈”而不是“光”,所以我們的上元節是中國版的“狂歡節”,大家關注的都是燈具的形式,而不是那些光所照射的內容。唯一能有“光”的情感表達的可能就是辛棄疾《清玉案-元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時空意境美了。而“燈火闌珊”的情景重視的正是“光”的情緒化氛圍,此處忽略了什么樣的“燈”在起作用。其實張昕對于這樣的“民族性”有點苛求了,在“名”和“禮”作用下的中國必然是形式大于實效。這種對于視覺過程中“張揚”所帶來的宏大、戲劇性、編排、奪人心魄,依然作用與今天。所以我們會做出最壯觀的奧運會燈火效果,世博會城市燈光效果……。所以在城市照明上我們看到的也多是燈,少見光,為什么這么說?凡燈皆有光,這種重視燈的做法不能叫做利用光,我們只是在大規模的使用燈具,以達到一種由海量燈具所產生的精神感召力和場景的渲染作用。
那么這次沙龍的主題是“商業照明設計如何誘導消費”,談起商業照明離不了“交互性”設計,交互設計就是從用戶體驗出發來設計產品。我們將用戶分為三種類型:專家型用戶、隨意型用戶和主流用戶。專家型用戶愿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并且會給你提出各種改進和建議;隨意性用戶有興趣使用更高級和復雜的產品,但不愿意接觸全新的東西;主流用戶是最大的一個用戶群體,他們自己不會因為你的技術而使用你的產品,使用你的產品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 比如“蘋果”的產品,連說明書都沒有。
商業照明的核心目的是從用戶體驗出發設計你的產品,讓空間更有趣,設計更好用。但是如何做?刪除、組織、隱藏、轉移(刪除不必要的,組織要提供的,隱藏非核心的,轉移可忽略的)通過這四種手段進一步刺激商業環境的合理化序列發展。所以在這里“光”是空間的主題,以及由光所引導出的各種交互性關系,才是照明設計在商業空間中所應發揮的作用。
照明設計離不了空間的秩序,空間的一切顯現元素都應該是在一種序列中排布,并構成各種圖底關系,進而刺激人的視覺感應,誘發空間與人的交互性對話和交流。柏萬軍在這里談了光環境的“秩序”問題,他認為形體和色彩構成了空間設計的基本秩序。光是構成形式的基本元素,而由燈光形成的秩序感才是商業空間所應該具有的“場所精神”。從引導出發到商品的布局,從流線出發到服務區域的歸屬,從空間明暗出發到視覺傳遞的通透,這里面秩序感所帶來的設計邏輯和商業共性,成為吸引消費者參與事件的重要共性因素。
秩序代表著“倫理”、“等級”和“審美觀”。但是不是太有秩序和規則的場所會帶來觀察的單調和空洞?會不會因為空間的過于理性而帶來感情的冷漠以至于難以刺激顧客的消費心理?什么時間空間應該是“秩序”的?什么時間是可以“無序”的?這也是在商業空間照明設計中需要面對的大問題。
在這個談論的基礎上趙興朋講了設計的信息邏輯問題。一切設計源于構成,照明設計離不開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甚至這三大構成已經成為照明設計中最為基礎的一個底層知識。秩序是韻律的一種,只講秩序好像欠缺了什么。如果講韻律,那就包含了多重的設計基本法則在里面,包括秩序、陣列、豎向、橫向、明暗、虛實、前后、凹凸,所有的照明元素被分解后如果是雜亂無章的鋪陳,只能是猶如噪音。而動聽的音樂是有節奏感和韻律關系的,具有重復性、舒緩性以及令人愉悅。照明的基本法則在于將所有看似無序的事物按照合理的韻律進行編排,從而達到賞心悅目!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迎馬年 復古創意馬燈
一匹全黑的駿馬,雖沒有奔跑起來,卻充滿了形似,展現了駿馬的力感!關鍵是駿馬演變成家中的裝飾,成為照明系列的一份子,更具獨...
圓盤形落地燈
“L1Lamp”不算小個的落地燈,也不細長,圓盤形還是很占用家居空間。圓盤內側一圈LED燈,點亮后即照射整個內部圓盤,通...
加一點創意:大蒜吊燈
這款以大蒜為造型的燈,無論是在廚房還是餐廳,都會出盡風頭。從底下仰望這組吊燈,就像幾朵綻放在天花板上的花朵,組合起來更搶...
8盞奇葩燈飾 締造精彩夜生活
導語:燈飾,從字面上來看,一作照明使用,再來其裝飾作用也越來越突出。本期8盞奇葩燈飾,滿足空間照明需求,打破常規燈具概念...
其樂融融溫馨氛圍 用餐區燈飾(2)
餐廳燈的布置講究烘托一種其樂融融的進餐氛圍,既要讓整個空間有一定的亮度,又需要有局部的照明作點綴。因此,餐廳燈的選擇應以...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