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90年大事件掃描
紡織曾是舊中國最主要的工業部門。在建國后的幾十年間,中國紡織業由單一的行業結構發展成為一個體系比較齊全的工業部門,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邁出 了令國人自豪的步伐。時光荏苒,歲月蹉跎,中國紡織工業歷經滄桑巨變,留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1、紡織工人二月大罷工
1925年,日本資本家為榨取更多利潤,千方百計壓迫工人多出產品。2月2日,上海內外棉8廠粗紗車間有一名夜班女童工因睡著被領班的日本人毆打受傷倒地。此事引起車間工人的不平,并集體向領班提出責問,反遭日本人毆打。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地委決定抓住這次事件,發動全市日商紗廠工人的大罷工,以扭轉工運低潮局面。
在李立三和鄧中夏等同志的領導下,于2月9日爆發了大罷工。到2月18日參加罷工的工廠發展到22家,工人達4萬多人。這樣,上海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紡織工人大罷工,像烈火一樣席卷了全市,史稱“二月大罷工”。“二月大罷工”是上海工人運動在1925年響起的第一聲春雷,也是五卅運動的前奏。
2、錢之光到上海籌建綢廠
1929年春,錢之光到達上海不久,時任中共中央會計的熊瑾玎奉黨中央派遣與錢之光接頭。熊瑾玎說,黨中央想在上海籌建一個絲綢廠作為聯絡點。錢之光接受任務后,同好友劉海麟商量,要在著名絲綢產地杭州找一個既會經營又會管理織綢廠的可靠的人來幫忙。劉海麟考慮后,推薦了江阿明。事情決定后,就在杭州買了四臺鐵木織綢機,并找了四個熟練工,由江阿明帶人將機器運到上海。隨后,錢之光在上海的鴨綠江路找好了房子,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建成了織綢廠,為黨中央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3、中國紡織工業部成立
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紡織工業部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曾山為紡織工業部部長,錢之光為黨組書記、副部長,陳維稷、張琴秋為副部長。紡織工業部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首批設置的工業部門之一。
4、紡織企業實行民主改革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國營和私營企業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搜身制、把頭制、包工制等壓迫工人的舊社會的管理制度。1951年1月19日,錢之光在工作報告中指出,紡織企業在近一年來已經初步進行了民主改革,大部分紡織廠已經廢除了有損工人尊嚴和利益的相關制度,這次民主改革充分調動了全國紡織工人的勞動積極性。
5、“一五”建設奠定紡織基礎
1953年,紡織工業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規模建設。當時,國家計委、紡織工業部擬訂了一個“一五”期間發展180萬~250萬錠棉紡生產能力的建設盤子。在向黨中央匯報時,毛澤東主席認為紡織工業發展的規模還可以再大一些:“不是180萬錠,也不是250萬錠,而是300萬錠”。“一五”時期,紡織工業發展布局實行“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則,規模得到極大擴大,建成了北京、石家莊、邯鄲、鄭州、西安5個棉紡織工業基地,改變了原來紡織工業集中在沿海少數城市的畸形格局。
6、布票制度取消,紡織品敞開供應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基本處于短缺經濟局面,特別是紡織品,一直限量供應。改革開放幾年后,面對國內城鄉紡織品市場連年供過于求后,的新局面,1983年12月,國務院決定取消布票,紡織品實行敞開供應。這一重要生活必需品供應制度的改變,不僅終結了實行了整整三十年的憑票買棉布、棉絮的供應制度,而且也成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結束“短缺經濟”、人民群眾過上溫飽生活、小康生活最有力的佐證。
7、化纖工業發展初具規模
1957年,我國逐步恢復安東化纖廠(后為丹東化纖廠)和安樂人造絲廠(后為上海化纖四廠)。隨后,國家又成套引進粘膠長絲技術建設保定化纖廠,引進尼龍長絲技術建設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拉開了新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序幕。
上世紀70年代,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下,國家集中資金,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裝備,先后建成了上海金山、遼陽、天津、四川川維4個大型石油化工化纖聯合企業。至此,我國化纖工業初具規模。
1974年上海石化維綸廠開工典禮
8、紡織行業成為國企改革突破口
1997年1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基提出把虧損嚴重的紡織行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的突破口。在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確定了“以紡織行業為突破口,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在國務院領導的親自關懷下,紡織行業開始了三年壓縮淘汰1000萬落后棉紡錠,分流120萬職工,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的攻堅戰。
1998年天津市在棉紡三廠舉行棉紡壓錠儀式
9、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成立
2001年2月21日,國家紡織工業局的牌子平靜地摘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牌子取而代之。至此,我國行業性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結束了歷史使命。這次機構改革,標志著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紡織行業沿續了52年的專業部門管理結束,原來建立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專業管理體系也不復存在。紡織行業自此進入了由社會中介組織進行服務、協調的行業自律的新階段。杜鈺洲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
10、國務院發布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要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紡織工業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推動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進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規劃的出臺,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紡織工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有力促進紡織工業大國向紡織工業強國邁進的實質性步伐。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