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邑縣:紡織產業經天緯地
夏邑縣業廟鄉楊莊村20歲的小伙子張衡在夏邑縣產業集聚區里的華鵬紡織公司做制衣工,但他并不知道夏邑縣歷史上曾是植棉大縣。
2007年,夏邑縣開建產業集聚區,隨著集聚區紡織服裝主導產業的確定,沿海的紡織服裝企業漸次入駐。至今,82家紡織服裝企業里,活躍著數萬植棉大縣的子嗣,他們用靈巧的雙手經天緯地,把紡織服裝產業興到了前所未有。
孫文濤,夏邑縣委常委、統戰部長。4月10日,他對記者說:夏邑縣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全縣120萬的人力資源優勢給紡織服裝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保障。
數據顯示,夏邑縣利用2012年春節前后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開展集中招工活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為產業集聚區里的紡織服裝企業招工1.2萬人,這些在家門口的就業者,從此再無“妻離子散”之憂。
夏邑縣何家營鄉五里橋村35歲的王芙蓉就是這1.2萬人中的一位。她從1993年開始外出打工,先是在杭州,后是在江陰,一直在紡織行業做,其間結婚、生子,留守的孩子已經13歲了,和她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
“年前我從江陰回來過年,鄉里、村里的干部去我家,說縣里的產業集聚區也有很多紡織企業要招工,動員我去看看。看了以后,我發現這里新建的企業規模很大,每月三千來塊錢的收入和江陰也差不多,就決定留在華鵬紡織公司,不再外出了。”王芙蓉說,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常年不在家,單靠老人,地里的莊稼擺弄不好,孩子也教育不好,他們在外也不踏實。現在下班就能回家,還能輔導孩子寫作業。
在家門口就業的好處遠不止王芙蓉說的這些。夏邑縣2010年就制定了《夏邑縣產業集聚區企業用工優惠政策》,在養老、家電下鄉、農機補貼、子女入學、法律援助、購房入戶等16個方面為在本地就業者提供優惠待遇;同時還在政府層面上完善了工齡補貼、工作環境、勞模評定、大病救助等11項保障措施。
依托勞動力資源優勢,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目前已經從“招商”階段進入到“選商”階段。
段玉忠是夏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這個經常詩興大發的省作協會員,對產業集聚區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節點都了如指掌。“紡、織、印染、制衣,在這個全鏈條上,目前我們缺少的是印染。不是沒有相關企業愿意進入,而是我們日處理6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完工,不過我們已經與多家印染企業進行了實質性接洽,我們會把最先進的印染企業選進來。”段玉忠說,不匆忙讓印染企業上馬,也是為了落實建設中原經濟區“不犧牲環境”的指導思想。
如果把夏邑縣對王芙蓉們的態度理解為“親民”的話,對錢春東們的態度就是“親商”了。
錢春東,32歲,河南大洋紗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個錢氏家族縫紉線制作企業,原址在張家港,2010年底在夏邑縣完成產業轉移,一期工程的規模即與張家港的大小比肩,二期工程完工后,夏邑縣就是全球最大的縫紉線生產基地了。
去年11月,省委書記盧展工來到了大洋紗線公司,鼓勵公司要在夏邑縣創出“世界第一縫紉線”的奇跡。盧展工書記的囑托,以及商丘、夏邑方面對企業的關心與支持,增加了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而錢春東這個企業高層,自述過去在老家的企業里還真沒見過像盧書記這樣的高官。
建設產業集聚區必然要占地,地占了,糧食怎么保?
孫文濤介紹說,為了產業集聚區建設,夏邑縣和24個鄉鎮的用地指標實行城鄉掛鉤,采取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等措施,確保了全縣土地占補平衡,確保了全縣在土地使用上握緊拳頭干大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壯年返鄉就業,精耕細作成為可能,夏邑縣依舊是產糧大縣,保糧穩糧的目標依然可以實現。
難題破解,大商有道。據統計,第一季度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完成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09%。紡織服裝作為主導產業,截至3月底,該縣紡織規模發展到150萬錠,服裝加工能力達7000萬件。同時,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培育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
150萬錠是個什么概念?有關人士給出這樣的答案:比鄭州國棉一廠到六廠紡紗量的總和還要多一點。
如此,說夏邑紡織產業經天緯地并不過分。
專家點評
快速推進農區
工業化的捷徑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耿明齋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通過不斷吸納內陸農業地區的各種要素尤其是勞動力,在較短時間內初步實現了現代化。而內陸農業地區的工業化路子該如何走?仍然是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問題。
夏邑縣的成功就在于找準了自己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紡織服裝這樣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夏邑縣地處豫東平原,屬于典型的內陸傳統農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數量眾多的勞動力和相對充裕并廉價的土地,是其三大比較優勢。對于紡織服裝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由于其技術門檻低,競爭充分,無壟斷壁壘,所以空間比較優勢以及由此造成的區域間產業成本落差就成為產業生存的基礎。夏邑縣正是緊緊抓住了上述三大比較優勢,將產業發展的重點定位在紡織服裝這樣最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大力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創業,迅速實現了產業擴張,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當年鄭州這樣有名的紡織業大市所無法企及的產業規模。
紡織業的擴張不僅吸引了眾多打工族的回流,也加速了本地勞動力就業的非農化過程,還形成了濃郁的創業氛圍,促成了本地企業家的成長。產業聚集也導致了人口聚集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同時帶動了棉花種植,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將農業納入到了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三化”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
夏邑縣的經驗再一次證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是傳統農區工業化的切入點和爆發點。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