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紡織企業聯手角力“國際碳權”
為對抗國際向大陸紡織品課碳稅的形勢,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的推動下,由兩岸紡織企業合組的“綠能纖維聯盟”(以下簡稱“NITI”)于近日簽約成立。
該聯盟吸引了包括臺灣紡合實業有限公司、三新紡織、南良集團等臺灣紡織企業,以及大陸最大防靜電布料廠──浙江藍天海、最大染整廠──聯邦三禾、最大絲光棉休閑品牌代工廠、冷轉印技術企業———福建蓋奇,以及海天科技等17家企業加盟。
在19日的聯盟工作會議上,加盟企業針對兩岸如何共同爭取國際碳話語權展開了探討。
兩岸17家企業加盟
NITI的成立并非短期的決策,早在一年多前,兩岸紡織業者就已經開始了溝通接觸。其中大陸業者由聯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邀請,臺灣業者則由臺灣紡合實業負責邀請。
去年7月份,多家企業曾參與了NITI聯盟的籌備會,就聯盟成立和綠能纖維的發展展開探討。當時,杜邦公司也曾受邀參與其中。然而,最終堅持到最后的只有17家企業。
“我們花了一年左右時間來進行籌備,在邀請成員企業的時候,我們看重的是共同的環保理念、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其在業界獨特的技術優勢。這期間,經歷了許多次磨合,有些企業加入又退出,有些企業做了許多工作,才同意加入。目前的成員企業是兩岸理念相同、具有不可替代技術優勢的企業。”臺灣紡合實業總經理胡永欽介紹道。
NITI成立之后,牽頭方聯邦三禾被推選為會長單位。對于此次兩岸紡織企業的總動員,該公司董事長林榮銀表示對聯盟未來發展及兩岸紡織企業的合作充滿信心。
“國際對紡織企業低碳環保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法國已經要求進口紡織品必須標示碳足跡,美商沃爾瑪也宣布3年的緩沖期,之后所有供貨廠商必須完成碳標簽認證。屆時,出口到國際的傳統紡織品將受到重創。大陸紡織企業有營銷渠道優勢,臺灣紡織企業在功能性紡織品方面見長,NITI聯盟會將成員企業的這些優勢整合,從原材料環節開始低碳化,率先推出符合未來國際市場需求的低碳環保紡織產品。”林榮銀認為,綠能纖維不僅滿足碳節能的環保訴求,而且擁有廣闊的研發、生產、營銷前景。
產業鏈聯合效力大
此次在邀請同行加盟的同時,紡合實業和聯邦三禾更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串連兩岸的抽紗、織布、染整、成衣廠商,形成策略聯盟,搶占節能減排紡織品標準的制定先機。
“三新擅長色紗,蓋奇主攻冷轉移印刷、聯邦三禾擁有氣流染色優勢……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挑選技術最優的企業,而每一家企業都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強強聯合并互相配合,這樣整個產業的環保效力就能最大化。”胡永欽表示。
蓋奇董事長王衍筑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目前紡織行業已經到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階段,在多重壓力下,僅向管理要效益已無法解決問題,整個產業必須整體升級。而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單靠某一家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整個產業鏈的互動。“NITI可以稱之為‘智庫’,很重要的一個職責便是信息的收集,為兩岸的企業牽線搭橋。需要企業和科研成果的對接,而大陸的很多項目都可以在臺灣找到對接的點,該聯盟成立的目的即幫助企業整體升級。”
王衍筑稱,臺灣的優勢在于國際貿易方面經驗較為豐富,基礎比大陸扎實。而大陸13億的市場非常吸引人,同時,福建有完整的產業鏈,幾十年來福建有一批紡織業的經營者活躍在全國各地,有豐富的資源。
“大陸紡織的一些原材料尤其是綠色環保材料都是從臺灣采購,而臺灣的新技術、原材料也想進入大陸市場,那么,NITI就為其提供了平臺。同時,大陸企業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借助臺灣國際貿易的優勢繞開一些壁壘,更快地進入國際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王衍筑表示,產業鏈的專業性的合作機制,比單家企業尋求各方技術突破更有優勢,更有助于紡織行業整體結構的轉型升級。
爭奪國際碳話語權
堅持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已經成為NITI成員企業的共識。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包括聯邦三禾等企業在內的不少紡織服裝上游企業,已經逐步加大了對環保型原料的開發利用和推廣,充分體現節能、低碳、環保的發展趨勢。
去年至今,聯邦三禾加大了與紡合實業等多家原材料企業的合作,推出具有冷感效果的正裝系列面料產品。而如何更進一步進行低碳產品的推廣,聯邦三禾認為上游企業提供碳標簽吊牌非常重要。為此,國際碳足跡認證組織BSI英國標準協會受邀成為聯盟顧問。
據悉,BSI是獲得國家認監委批準的紡織行業的能源管理體系唯一外資認證機構,并受認監委委托為914家紡織企業提供能源管理體系服務。同時,該機構是國際上第一個國家標準機構,其認證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一方面我們兩岸全產業企業都行動起來,加大對環保系列產品的研發;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能與國際認證機構聯合,得到具有國際認可的碳標簽吊牌支持。這樣不僅對企業的國際營銷有利,也能將低碳理念一層層宣導至終端。”紡合實業、聯邦三禾、華茂股份等多家企業紛紛表示。
NITI聯盟的成員企業們認為,如果聯盟能爭取到受國際認可的碳標簽吊牌,那么相比東南亞等國家,中國紡織品將更具競爭力。“現在訂單外移的壓力越來越大。論人工成本,我們中國企業無法與其相比,倒不如在環保高端紡織品上下工夫,這將在國際上會更具競爭優勢。”
□相關新聞
NITI成員企業營利逆增
今年由于原料、人工成本暴增,一般常規型紡織品銷售受阻,許多紡織企業均表示經營困難,但是也有不少NITI成員企業的營收和獲利卻逆勢增長。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使用臺灣涼爽紗的湖州藍翔企業,預估今年使用涼爽紗的特殊布料可以銷售20萬公尺,明年將增加到200萬公尺。藍翔副總經理張港表示,雖然大環境景氣欠佳,但對獲利持續增加的油公司、煤公司、銀行、道路收費公司來說,讓員工穿上節能減碳的環保制服,成本增加不多,卻可提升公司形象。
臺灣南良集團的功能性紡織部門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超過40%,其在開始拓展大陸市場6年以來,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增長;去年和前年營收都較前1年增長30%以上。
不過,南良集團大陸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從臺灣進口功能性纖維母粒仍要繳納6.5%的關稅,加上17%的增值稅和運輸費用,平均成本增加30%以上,希望在ECFA后續的關稅減免談判中,臺灣應爭取將紡織母粒進入大陸的關稅降至零。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