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紡織城記憶
2013-3-4
西安的紡織城,六十多年前曾是一片丘陵荒原,后來建設成為西北最大的紡織基地,目前,紡織城又面臨著綜合改造。近日出版的《紡織城記憶》一書,記述了紡織城誕生和發展的歷程。
1952年,國家決定在西安籌建紡織印染企業,經過選址,把廠址定在東郊原長安縣狄寨區第十二鄉郭家灘村。當時這一地區荊棘遍地,到處是亂墳崗。經過數年艱苦卓絕的建設,西北國棉三、四、五、六廠及西北第一印染廠等大企業在這片土地上相繼建成,操著不同口音的青年男女從重慶、青島、上海、東北和關中等地,匯聚到這里。到1958年,這里已發展為有10多萬人口的紡織工業區。從此,紡織城的名頭叫響,它也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西北最大的紡織基地。紡織城曾創造出年產近八萬噸棉紗、三億米原布、一億兩千萬米印花布的業績,涌現出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一百多位。紡織城成為令西安人羨慕的興盛之城、時尚之城,被譽為西安的“小香港”。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紡織城企業逐漸衰落。為了振興這一區域,目前,紡織城綜合改造已全面啟動,傳統意義上的“紡織城”將消失,一個新的紡織城將誕生。面對這一歷史的轉變時期,在紡織城三個企業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三位業余作者楊大發、張克卿、嚴烈,決定編撰一部紡織城發展歷程的書。三位老先生年齡加起來已240多歲,他們對紡織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飽含深情。他們認為,昔日的廠房和設備這些有形的物質雖然可以消失,但無形的記憶會長留在人們的心里。他們花費了近兩年時間,幾乎走遍了紡織城地域所有企業和單位,撰寫了數十篇有關紡織城的文章,很是感人。
三位老先生的構想得到了灞橋區政府的支持,在灞橋區政協的組織下,將三位老先生撰寫的文章連同紡織城各企業的有關廠志及廣泛收集的資料,匯編成《紡織城記憶》一書。該書共50萬字,并配發412幅照片,是目前記錄紡織城發展歷程最為全面的讀本。
1952年,國家決定在西安籌建紡織印染企業,經過選址,把廠址定在東郊原長安縣狄寨區第十二鄉郭家灘村。當時這一地區荊棘遍地,到處是亂墳崗。經過數年艱苦卓絕的建設,西北國棉三、四、五、六廠及西北第一印染廠等大企業在這片土地上相繼建成,操著不同口音的青年男女從重慶、青島、上海、東北和關中等地,匯聚到這里。到1958年,這里已發展為有10多萬人口的紡織工業區。從此,紡織城的名頭叫響,它也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西北最大的紡織基地。紡織城曾創造出年產近八萬噸棉紗、三億米原布、一億兩千萬米印花布的業績,涌現出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一百多位。紡織城成為令西安人羨慕的興盛之城、時尚之城,被譽為西安的“小香港”。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紡織城企業逐漸衰落。為了振興這一區域,目前,紡織城綜合改造已全面啟動,傳統意義上的“紡織城”將消失,一個新的紡織城將誕生。面對這一歷史的轉變時期,在紡織城三個企業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三位業余作者楊大發、張克卿、嚴烈,決定編撰一部紡織城發展歷程的書。三位老先生年齡加起來已240多歲,他們對紡織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飽含深情。他們認為,昔日的廠房和設備這些有形的物質雖然可以消失,但無形的記憶會長留在人們的心里。他們花費了近兩年時間,幾乎走遍了紡織城地域所有企業和單位,撰寫了數十篇有關紡織城的文章,很是感人。
三位老先生的構想得到了灞橋區政府的支持,在灞橋區政協的組織下,將三位老先生撰寫的文章連同紡織城各企業的有關廠志及廣泛收集的資料,匯編成《紡織城記憶》一書。該書共50萬字,并配發412幅照片,是目前記錄紡織城發展歷程最為全面的讀本。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回復 243590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